close

  中新網12月30日電 英國《金融時報》30日發表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•沃爾夫的文章稱,人類在延長自身壽命方面持續不斷的進步,是過去兩個世紀人類生活所有變化中最重大的變化。健康革命自20世紀中葉起席卷全球,東亞地區變化尤為劇烈。它還引發了這個時代的另一場革命:女性角色的改變。
  文章稱,自從1840年以來,全球女性預期壽命的最高紀錄每四年就增加一歲。人類在延長自身壽命方面的這種持續不斷的進步,也許就是過去兩個世紀人類生活所有變化中最重大的變化。
  人類健康方面的進步也具有廣泛性:“今日印度人的預期壽命高於1945年的蘇格蘭人,儘管在人均收入方面,英國早在1860年就達到了印度今日的水平。”這句話出自去年出版的一本精彩著作:《逃離不平等:健康、財富及不平等的起源》(The Great Escape: Health, Wealth,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),作者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(Princeton University)的安格斯•狄頓(Angus Deaton),書里講述了自19世紀初以來人類健康和財富方面發生的革命。在這二者之中,前者更加重要。如果能夠避免目睹孩子死去的悲痛,或者能夠享有長壽父母的陪伴,誰不願放棄更多物質享受來交換呢?
  任何好事都不是純粹的。延長“沒有牙齒、沒有視力,沒有味覺,沒有一切”的殘生既不值得羡慕也不令人期望。然而健康革命仍是人類一大福祉。正如狄頓教授所說:“在所有讓生活有價值的事物中,多活幾年肯定屬於最珍貴的那一類。”有些人生活水平高出常人一倍,並且預計要比別人多活一倍時間,人們大概可以認為,他們比常人幸福四倍。
  那麼,人類的健康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?
  首先來看看當今三個高收入國家人口死亡率(每千人死亡人數)不同年份的情況:1751年的瑞典,1933年的美國,以及2000年的荷蘭和美國。1751年瑞典新生兒死亡率超過160人/千人。1933年美國新生兒死亡率超過40人/千人,到了2000年低於10人/千人。各年齡段兒童死亡率均在不斷降低,其中10歲左右的兒童死亡率最低。我們看到較大年齡的少年死亡率現在有所上升,大部分是因為男孩子們的危險行為。在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經歷了一段平臺期後,死亡率又開始上升,但60歲以下死亡率不足10人/千人。美國的死亡率比荷蘭的高,但80歲以上年齡段例外,美國的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這一年齡段中。
  1850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人口預期壽命在40歲左右,如今已接近80歲。意大利的人口預期壽命從1875年的30歲一路上升,直到高於英國水平。圖表還顯示了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災難性後果。這可以從預期壽命的計算方法得到解釋,它假設某個年齡的死亡風險是由某年人口死亡年齡來決定的。1918年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年輕人死於西班牙流感,導致預期壽命大大降低。但1918年出生的人壽命遠高於圖表所顯示的年齡。同樣地,1850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死於40歲,死亡人口中有許多是嬰兒。還有很多人活到了60歲以上,40歲只是平均死亡年齡。最後,狄頓教授指出:“在提高預期壽命方面,拯救兒童生命的作用遠大於拯救老年人生命。”因此,隨著死亡年齡提高,預期壽命上升減緩。
  健康革命自20世紀中葉起席卷了全球,東亞地區變化尤為劇烈,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變化最小,原因在於艾滋病毒/艾滋病(HIV/Aids)。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占了很大因素。根據Gapminder網站的數據,印度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950年的267人/千人下降到2012年的56人/千人。同時期中國的這一指標從317人/千人下降到14人/千人(編者註:根據《2012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》,2012年,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3.2‰)。這些進步發生在那些收入水平較低的國家,而不是現在的高收入國家。一部分原因在於知識水平提高(如口服補液),一部分原因在於醫療技術(如接種疫苗),還有部分原因在於公共服務(如潔凈水和衛生設施)。
  遺憾的是,這種改善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普及程度。在安哥拉,5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為千分之164。在尼日利亞,這個數字為千分之124。不過,這些還是相對富裕的國家。一般而言,富裕程度和健康狀況存在關聯。然而,富裕程度更高既非健康狀況改善的必要條件,也非其充分條件。前者只不過使得後者更容易實現。
  健康革命的好處並不僅限於改善健康狀況本身。它帶來多種好處,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改變了女性的生活。隨著兒童死亡率大幅下跌,生育率也大幅下降:創建一定規模的家庭所需生育的孩子減少了。這種現象不受宗教影響:比如,在信仰伊斯蘭教的伊朗,每個女性生育的孩子的數量,從1980年的6.5個降至2012年的1.9個;類似的,在信仰天主教的巴西,這個數字從1960年的6.2個降至2012年的1.8個。隨著女性壽命延長、生育孩子的數量減少,她們可以在每個孩子身上投入的更多,也可以追求自己的事業。因此,健康革命支撐了這個時代的另一場革命:女性角色的改變。
  健康狀況改善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什麼,尤其是在中年人中間?吸煙人數減少是一個因素。心臟病治療水平提高則是另外一個因素。就連癌症也不再是不治之症。在高收入國家,老年病(包括老年痴獃症)在剩下的疾病中占比越來越高。但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,各種老問題依然存在,包括公共衛生狀況差、水污染、以及瘧疾。
  文章最後稱,儘管仍然存在種種需要解決的問題,世界各地的醫療服務仍然發展不均,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,要認識到人類健康狀況出現了巨大的改善,而且這種改善覆蓋到越來越多的人。越來越多的人有很大機會以健康的身體步入傳統觀點中的老年期。成年前夭折的兒童比率越來越低。死亡是無法逃避的。但我們在被死神抓住之前的生存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長了。這是值得慶祝的。  (原標題:英媒:人類延長壽命持續進步 東亞變化尤為劇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efmpgc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